医改政策
2018年11月26日,国家卫健委以及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关于加快药学服务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明确提出要转变药学服务模式。落实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部署要求,进一步实行药学服务模式的“两个转变”,即从“以药品为中心”转变为“以病人为中心”,从“以保障药品供应为中心”转变为“在保障药品供应的基础上,以重点加强药学专业技术服务、参与临床用药为中心”。文件同时要求,要“加强药学人员配备培养”,“充分发挥临床药师作用”,“更加激发药师服务于患者、服务于临床的积极性”。
政策解读
国家医改的最重要目标之一,就是“医药分开”,破除以药养医,破除药品和医院、医生之间的利益关系,同时促使医生、护士、药师回归临床。具体到药剂条线,就是促使药师从传统的以物流为主,转向以临床药学服务为主要工作。包括前期实行的“两票制”、“零加成”等等都是为了将医药的药剂科从一个效益中心转变为成本中心,回归药学服务本职。
随着药师回归临床,原先药师承担的药品(耗材)物流服务工作必然出现空白和脱节,需要有新的资源来填补这个空白。而随着禁止药房托管政策的出台,以医药公司服务人员来填补药品(耗材)物流服务的模式必然逐步消失,此时,就需要引入专业的第三方院内物流服务来帮助医院承担起药品(耗材)物流服务工作。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促使药师继续回归临床药事服务。
医改政策
2019年4月3日,国家卫健委发布《关于开展药品使用监测和临床综合评价工作的通知》,要求全面开展药品使用监测工作。
《通知》要求,加强与工业和信息化、医保、药监等部门和药品集中采购机构的沟通协调,强化数据信息共建、共享、共用,持续有效保障药品供应,更好促进“三医”联动。2020年,监测范围基本覆盖二级及以上公立医疗机构。
一是要求“开展全面监测,所有公立医疗卫生机构按要求主动配合,系统收集并报告药品配备品种、生产企业、使用数量、采购价格、供应配送等信息”
二是“实施重点监测,在全国各级公立医疗卫生机构中抽取不少于1500家机构,在全面监测工作基础上,对药品使用与疾病防治、跟踪随访相关联的具体数据进行重点监测。”
政策解读
医疗机构内部的药品(耗材)物流服务体系,在保证物流供应及时的基础上,逐步要向用药(械)安全管理倾斜。
随着国家和人民群众对医疗服务质量的持续提高要求,而原有的粗放型、手工式的用药(械)安全管理模式已经越来越不适应医疗现代化的要求。结合全程闭环管理的药品(耗材)物流系统软件、各类药品耗材管理设备、标准化物流服务作业标准等等部件,行程了一套完整的药品(耗材)闭环追溯体系,覆盖了药品(耗材)从采购、配送、使用各个环节,连接了生产厂家、配送企业、医疗机构、最终患者。
所以,简单的药以物流配送为主的药品(耗材)物流服务体系已经不能满足国家政策的要求和医疗机构的实际需求,必然转向以药品(耗材)全程闭环追溯、合理用药、用药安全为主要目标的综合药品(耗材)物流服务体系。
医改政策
政策解读
药房托管模式让医院与厂家之间的利益博弈有愈演愈恶劣之势,药房托管不仅没能切断医生与药企之间的利益关系,反而由于医院的收入与托管企业的盈利相关联,而使得医院放松对医生滥开处方行为的约束。这不可能真正打破“以药补医”,而医疗贿赂、药价虚高等问题也不会得到实质性的解决。
前述提到,医院的药师需要回归临床药事服务。而原有的院内药品物流服务需要有人承接。医院原希望通过药房托管方式来解决药品物流服务,但是药房托管及变相药房托管带来的弊端却远远大于能够给医院带来的好处。所以国家政策也明确提出禁止药房托管,斩断医药公司和医院的利益纠葛。
此时,院内第三方供应链服务应运而生。院内第三方供应链服务不参与医院的药品(耗材)目录选择和用量,仅仅提供纯粹的院内物流服务,只服务于医院,面对各个医药公司一视同仁,因此不会产生利益纠葛和利益冲突。而且,院内第三方供应链服务以专业性服务为标注,保障了药品(耗材)物流服务的及时性和闭环追溯要求,保障了用药(械)安全。同时,由于其专业性、高效率的外包服务模式,可以很好的减少医院和医药公司的运营成本,有助于提高医院和医药公司的效益。